close

tsai

【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】我不確定所謂「台灣人很有禮貌、謙遜」是不是一件好事,比起有禮貌的失敗者,我更樂見於台灣人更有力量一些。

而本文的作者立馬度,則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觀點。正因為台灣人中庸的個性,讓台灣人在未來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,謙遜又重要,並擁有可以左接右納的參透協調。

(責任編輯:Matthew Chen)

「立馬度」由兩位共筆作家組成,其中 MP 在台灣十大國際品牌物聯網公司擔任協理,獲國內財經雜誌評選為百大經理人之一;Kathy Chang 任職於東南亞電商新加坡總部,為《Girls in Tech Taiwan》40 Under 40 Women in Tech 獲獎者。

如果有人跟你說,台灣人是跨國團隊中「謙遜又重要」的角色,我們很多人會反射性覺得:「謙遜又重要?那不就是耐操、低薪、奴性重嗎……」立馬度的兩位作者,經歷國際團隊與海外工作經驗,想用新的觀點與職場實例告訴大家,在國際團隊中,台灣人的特質,如何難能可貴又舉足輕重。

朋友是新加坡人,在東南亞的跨國公司擔任高階主管,他說:「很喜歡用台灣人。」

並非來自感覺印象,他很理性的說明:「以 Productivity(生產力)為衡量基準的話,台灣人名列前茅;不是因為台灣人的工時比較長,而是同一段時間,台灣人的產出就是比較高。在眾多分公司裡面,台灣的分公司一直是最穩定、紀律的成長著。」

我想知道,為何印象中,談到「台灣人競爭力」的文章,最常出現的形容都是「沒有狼性」、「不懂表達」、「太過含蓄」等偏負面的表述。但在別國人的眼中,台灣人卻又是截然不同的競爭力表現。

他進一步解釋道:「台灣人有種很不同的特質,就是常在團隊中扮演『謙遜而重要的角色』。」

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文化,在他團隊中的台灣人,幾乎可以勝任任務中的任何角色,可以是專案的領導者、可以是協助者;可以發揮創意,也能專注的執行。

當其他文化背景的工作者擁有這些能力時,往往沒有辦法維持如台灣人這般「謙遜」的態度,等待領導者的指示來決定擔任的角色,但是台灣人就是能夠「以團隊所需為宗旨,來調整自己,成就事情」。

知名歐洲工商管理學院(INSEAD)教授 Erin Meyer 的著作「談判地圖」(“Cultural Map”)中,把商場上各種文化背景的重要特質,分成八個文化刻度,每個國家文化在刻度上具有相對位置:

lim

在這八個文化刻度當中,可以看到一些我們時常認定該國家的印象,例如:德國人比義大利人更準時(文化刻度 8);美國人比日本人,溝通要更直接(文化刻度 1);法國人比起美國人,更傾向在意見不同時,乾脆直接公開辯論(文化刻度 7)。

比起上述一些「形象鮮明」的文化,台灣人似乎不容易讓人聯想到有很「顯著」或「極端」的特質──這也反映了,

「台灣」,座落於八個文化刻度上,都不是在左右的極端,而是在中間,並且偏向「謙和」的那端。

當一些中國的年輕人,比較習慣用宏亮的分貝與直接的動作,充分展現衝勁與狼性 …… 台灣的年輕人似乎有點猶豫。其實這是幾個世代傳承下來的處事方式:台灣的年輕人,從小看著上一代,認真、敢拚、但又「謙和」的態度長大,此時突然要我們比平常大聲、大動作,這與我們的文化涵養是有衝突的。

海島型國家與融合的歷史背景,賦予台灣在這 8 個文化刻度上獨一無二的「分類」。但一直以來,許多「責備式的反省」,要我們「跟哪國人學習」,希望我們在文化刻度上往左或往右推移。,才能讓我們「更有狼性,更被別人看見」。

其實,任何的積極與改變,都不應該建立在摒棄自己的文化涵養之上,而是「秉持懷抱著我們的文化涵養,做出我們原本沒有勇氣做的事情」。

當你不認同身為台灣人的獨特與獨一無二,當然就會時時要跟別人比較,而且越比越沒有自信。

怎麼沒人拿台灣小吃,去跟義式料理、日本料理比較?然後責備我們的臭豆腐,應該加入地中海橄欖油和番茄,或是牛肉麵的刀工要順著牛肉的紋路,最後加上柴魚芥末才對味?

因此,「台北與北京的距離有多遠」、「台灣與美國的距離有多遠」?

文化上的距離有多遠,就有多遠吧!日本人沒有想要變成美國人這樣直接,美國人也沒鼓吹要跟日本人學習含蓄。台灣人要進步、要成長,本來就不是要變得「更像誰」。

所以,當媒體在談論著「台北到北京的距離有多遠」,用外在的行為動作,來對比兩岸年輕人誰比較積極時,其實我們應該思考的是:模仿別人,只會讓自己和別人都不舒服而已。

秉持懷抱著台灣這塊土地帶給我們的文化涵養,與謙和有禮的特質,或許,我們要學習的對象,只是「比我們有知識與想法的人」、「比我們更有勇氣去開創一件事的人」──不一定是外國人,可能就是你我身邊的某個台灣人。

台灣未來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:謙遜又重要,左接右納的參透協調者

在企業走向國際,跨國團隊越來越普遍的世代,朋友說,他覺得台灣人「謙遜而重要」。為什麼「重要」?他點出,因為我們總是「能以團隊所需為依歸,斡旋其中來成就事情」。

跨文化團隊合作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要調整自己,為什麼台灣人似乎調整得比較好?因為,台灣不在任何刻度的極端,因此更能體貼、理解與包容在我們左右各種文化的行為反應。

例如:

(1) 比起美國人,我們可能更能參透日本人話中的意思(文化刻度 1)。
(2) 在建立工作上的夥伴關係時,若需要「搏感情」,我們能夠理解;若是需要一板一眼照規矩來,我們也能配合(文化刻度 6)。
(3) 如果團隊中的領導者採用北歐的平權式相處,台灣人能樂於接受;如果是日韓式階級分明的組織,台灣人也不會特別無法適應(文化刻度 4)。

台灣人在八個文化刻度上都處於中庸之道的這個「分類」,讓我們更能成為一個跨文化、跨國團隊中的「參透者」──向左、向右都能溝通協調,而且能發自內心的體貼理解;反之,文化刻度在我們左右的文化,也比較不容易覺得台灣人有什麼行為一時之間難以適應──這樣能左參右透、左接右納的特質,在跨國團隊中更顯珍貴。

我們跟一位台灣高階主管朋友談到上述台灣人的特質,他點點頭,並告訴我們,多年來,他在國際商場上能被各國人尊重,不是因為他多像哪一國人,而是因為他懷抱著台灣人的文化涵養──「理直氣和」,沒有因為碰到哪國人講話就要大聲,碰到誰講話就變得尖銳直接。

所以,台灣人,不要忘記台灣這塊土地與文化讓你具備的獨特分類,任何的「勇於」與「表現」,都應該建立在你的文化涵養之上來發展──不要忘了,你身為台灣人的特質,讓你成為了國際團隊中「謙遜又重要」的一個人!

(本文由「立馬度Limado,實踐目標的加速器」授權轉載,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,原文刊載於遠見天下文化《30+》部落格專欄;圖片來源:蔡英文總統臉書。)

本文轉載自:

https://buzzorange.com/techorange/2016/07/26/limado-tw-pp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高雄市經策會 的頭像
    高雄市經策會

    高雄市振興經濟策略推展協會(經策會)的部落格

    高雄市經策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